当'果冻'与'制片厂'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汇碰撞在一起,一个颠覆传统的传媒新物种正在崛起。果冻制片厂以其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内容生产方式,正在改写传媒行业的游戏规则。这个充满童趣的名字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内容战略?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这个用'Q弹思维'做传媒的创新案例,解析它如何从零开始打造爆款内容,并建立起自己的传媒帝国。

一、品牌起源:为什么是'果冻'?

果冻制片厂的创始人曾公开表示,选择'果冻'作为品牌核心意象,源于对这种食品特质的深刻理解。'果冻具有弹性、透明、多彩的特性,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内容特质。'这种跨界命名不仅打破了传媒行业严肃刻板的传统印象,更成功塑造了年轻化、趣味化的品牌形象。从2018年创立至今,品牌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,已经让'果冻'这个符号与优质短视频内容产生了强关联。

二、内容生产:'Q弹'的内容方法论

果冻制片厂独创的'Q弹内容法则'包含三大要素:弹性时长(15秒至5分钟灵活适配)、透明价值观(明确的内容立场)和多彩形式(混合动画、实拍、AI等多种技术)。这种生产方式使得其内容既能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获得超高传播,也能拓展至长视频领域。数据显示,其打造的'办公室小剧场'系列全网播放量已突破50亿次,验证了这套方法论的商业价值。

三、商业模式:不只是内容制造商

果冻制片厂已发展出多元化的营收结构:1)内容定制服务(占营收40%);2)IP授权及衍生品(30%);3)广告分成(20%);4)培训咨询(10%)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其开发的虚拟偶像'果冻君'已与多个快消品牌达成代言合作,年商业价值超过2000万元。这种'内容+商业'的双轮驱动模式,为传媒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。

四、行业影响:重新定义传媒生产关系

果冻制片厂最颠覆性的创新在于其'制片厂'模式:将传统影视工业的标准化流程引入新媒体内容生产。通过建立创意数据库、标准化拍摄模板和分布式制作团队,实现了内容生产的规模化与品质可控。这种模式已引发行业效仿,据统计,2022年以来新成立的传媒公司中,约15%采用了类似的'制片厂'命名和运营模式。

五、未来挑战:保持'Q弹'的可持续性

随着规模扩大,果冻制片厂面临着创意同质化、人才留存、技术迭代等多重挑战。行业观察人士指出,要保持最初的'Q弹'特质,公司需要在三个方面持续突破:1)建立更开放的创意生态;2)完善人才培养体系;3)加强AIGC等新技术的应用。其即将推出的'果冻云创'平台,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战略举措。

果冻制片厂的成功证明,在内容过剩的时代,独特的品牌定位和生产模式能够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从零食到传媒的跨界联想,不仅带来了记忆点,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商业方法论。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,果冻案例的启示在于:找到属于自己的'Q弹特质',建立系统化的生产流程,同时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知。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或许我们需要更多这样'美味又有营养'的内容供应商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