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德好人:一座城市的温暖名片

9985 0

在河北省承德市,'承德好人'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和道德标杆。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个人善行的表彰,更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。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近年来通过'承德好人'评选活动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涌现出大量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诚实守信、敬业奉献、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。这些普通人的不平凡事迹,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城市的精神土壤,让'好人之城'成为承德最闪亮的名片。

承德好人的评选标准与意义

承德好人评选活动由承德市文明办牵头组织,采取基层推荐、群众评议、媒体公示等方式进行。评选标准涵盖五大类: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诚实守信、敬业奉献、孝老爱亲。获评者既有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普通市民,也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。这项活动不仅树立了道德榜样,更通过身边人、身边事的教育示范作用,推动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。

典型人物与感人事迹

在众多承德好人中,有坚持26年义务为社区居民理发的'理发哥'李树旺;有冒死救起落水儿童的出租车司机王立军;有创办'爱心食堂'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的餐饮店主刘玉珍。他们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不平凡的精神力量。据统计,自活动开展以来,承德已评选出各级好人超过2000名,其中30余人入选'中国好人榜',形成了'好人辈出、德耀承德'的生动局面。

好人文化的社会影响

承德好人现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。一方面,通过媒体宣传、事迹巡讲等形式,好人事迹深入人心;另一方面,'学好人、做好人'已蔚然成风,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。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60余万人,占常住人口的18%。好人文化还带动了诚信经营、文明旅游等社会风尚的形成,为承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。

历史底蕴与现代传承

承德好人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。作为清代皇家避暑胜地,承德自古就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之地,孕育了包容、仁爱的文化传统。当代承德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,通过制度化、常态化的好人评选机制,使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。这种精神传承也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,如好人主题公园、道德模范长廊等实体载体的建设。

经验启示与未来发展

承德好人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:道德建设需要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,典型示范与制度建设相统一。未来,承德计划进一步完善好人关爱机制,建立'好人基金',同时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效果。通过持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,让'人人争当好人'成为城市新风尚,使承德好人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。

承德好人现象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实践路径。这些来自普通市民的善行义举,如繁星点点照亮了城市的精神天空。从个人到群体,从自发到自觉,承德好人精神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。它告诉我们:道德建设重在落细落小落实,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。承德的经验值得借鉴,好人的故事值得传颂,因为正是这些平凡中的伟大,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